河南、大旱、嚴重缺水、絕收……入夏以來,這一系列詞彙愈發頻繁地衝擊著人們的視聽神經。當地官方對“63年來最嚴重夏旱”的定性昭示了這場旱災的嚴重程度。近日,北京青年報記者赴河南旱情最嚴重的平頂山、汝州等地進行採訪,發現一桶機井飲用水的價格,從乾旱剛剛開始時的5角錢,漲到5元錢還難買到。有不少嚴重缺水村莊,一個星期得不到一車“救濟水”。個別基層政府抗旱流於形式。(8月8日《北京青年報》)
  不可否認,河南“63年來最嚴重夏旱”定性的科學性,但在這場歷史性的大旱面前,河南平頂山、汝州等地是否就應該把這種解決廣大群眾缺水的難題推給了“天災”?除了嗷嗷待哺的群眾急切的等水外,除了群眾自發的找水之外,當地的官員投入了多少精力與群眾一起抗旱自救,投入多少人員、物資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用水難題?
  一面是群眾急切的等水解渴,抓鬮排號取水,甚至有耄耋之年的老嫗為了生活用水下到近乎絕壁的深井中“刮水”喝,一面是農業的減產甚至絕收,一面卻又是走馬觀花、淺嘗輒止的“送水秀”,無不反映了部分官員們“飽官員不知群眾之渴”的官僚習氣。那些暴露在大旱面前不能供水的井,投入巨資修建成形之後,又有幾口井能夠發揮作用?史上巨旱,不僅檢驗了一些灌溉設施是否能夠具備抗旱能力,還把一些幹部是否真心關心群眾疾苦、解決群眾用水難的能力水平實實在在的展現出來。
  在大旱面前,本已經出現了“聾子耳朵”式的派不上用場的井,即便是村民們自籌資金建成的水井,也被部分幹部“劫持”為“水過拔金”的工具,不僅用水要花錢,甚至比從遠至十幾公裡外取水所花的費用都要“昂貴”。在記者到來時,群眾可以免費打水,記者一走,就又開始記費打水。附近的煤礦尚能每兩天免費為群眾提供用水,這些官員唯利是圖的行徑,是怎樣的急群眾之所急、想群眾之所想?
  面對大旱,本應該是與群眾一起抗旱保墒保收成保生活用水的官員們,卻以“到此一送”式的輕浮,在給群眾帶來瞬時希望後,又以“不帶走一片雲彩”的方式悄然離開。在離開之前,擲地有聲的“三天內一定為大家接通水源”的承諾,也在高級轎車的尾氣里變了味走了調,只剩下群眾乾巴巴的渴望救命水的眼神。旱情確實嚴重,官員們不太可能長期駐守一村一鎮一縣一市,但至少應該看到,基層的幹部、縣市的幹部,或者技術人員能夠來到急切盼水的群眾中來。至少應該有相應的措施持續給予關註旱區,但承諾是承諾,行動是行動,承諾響噹噹,行動軟綿綿,如此,是怎樣的抗旱救災?
  8月6日有些許降雨,一時緩解了部分地區用水之急。8月底也可能會有降雨,並且有可能是中到大雨。天氣預報里的專業術語是如此的確鑿。但是,救群眾於乾旱、救農業於絕收境地,又豈能靠不特定的這種天然與原始的方式來實現?大旱正是考驗各級幹部應對災情的能力,關心群眾的政治態度的關鍵時刻,也許解決旱情困難前所未有,但只要肯於為群眾解決用水難題,有一個響噹噹承諾和有諾必踐的抗旱行動,也不至於嚴重到瞭如此地步。大雨還在未來的某一時刻不特定的等待著。大雨如果成為官員們幫助解決群眾用水之急的“救兵”,那麼,靠天抗旱真就到了危險的地步。
  文/張立  (原標題:大雨是重旱區官員們的“救兵”嗎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j13ejgt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